科大天工张超博士:探索军民融合发展新模式

作者/来源:   发表时间:2018-11-09 13:28:40

10月9日举行的2018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北京会场暨中关村创新创业季活动启动仪式上,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发布了中关村硬科技孵化平台名单,“科大天工昌平防务产业硬科技孵化平台”喜获殊荣,近年来军民融合发展呈现良好势头,项目落地将为军民深度产业融合、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科大天工昌平防务产业硬科技孵化平台,是由昌发展与科大天工智能装备技术(天津)有限公司共同运营,在国家国防科工局经济技术发展中心、北京市经信委、北京市军民融合委的指导下,开展防务硬科技平台的建设及企业孵化工作。

平台针对防务产业的智能制造需求,整合防务产业设计、生产、制造的上下游产业链,经过三年的建设,形成具备一定规模的防务特色产业园区。平台建设内容包括孵化加速平台、会议中心、防务云、第三方检验检测平台等。

2018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北京会场

让创新成为使命

“国家近年来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深刻推动了国防科技工业的军民融合发展。防务产业的核心是材料与装备,信息化与智能靠的是传感技术,中关村是中国的‘硅谷’,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结合我们在材料、装备、传感芯片、检测检验多年的积累,在中关村管委会的支持下我们成立了科大天工昌平防务产业硬科技孵化平台。我们希望能够以全新的服务理念,发挥自身技术、资源优势,缩短新技术和产品进入装备体系的周期,同时梳理核心能力,辐射出对技术研发的牵引,我们提出‘让创新成为使命’,为创新能力匹配应用目标,功能上实现中国的DIUx。”张超博士满怀信心地说。

科大天工智能装备研究院副院长张超博士

厚植人才发展沃土,激发创新创造新活力

军民融合发展靠的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核心在于人才的建设。据张超博士介绍,科大天工智能装备研究院,有非常深厚的人才储备,实际参与工作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一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三人、千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十人。另外依托科大天工智能装备研究院平台所粘合的创新资源,技术和管理专家有5000人的储备。

“科大天工的核心技术主要有装备与智能两大板块。在装备板块,我们从材料入手,对结构材料、功能材料、材料共性技术具有完善的设备条件,能够为合作企业的工艺及产品研发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在智能板块,我们从芯片切入,提供从芯片设计、流片、封装检测技术服务,同时我们在天津建设有传感器设计及制造的柔性生产平台,可以满足硬创新的核心服务能力。”张超博士介绍。

据悉,科大天工智能装备研究院的运营实体公司是由北京科技大学及国家知识产权局分别投资参股,是北京科技大学响应国家双创和军民融合国策,创新政、产、学、研、金、才,协同创新的试点。

科大天工与国防科工局协作配套中心、保利国防科技研究中心、保利科技防务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浦发银行、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中知厚德知识产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专业机构均有着深入的合作关系。

磁敏传感技术,日常生活“黑科技”

目前,磁敏传感技术已经由过去高技术和军事领域迅速转移到传统基础工业改造、大型工程系统配套、汽车电子化配套、家电控制系统、医疗卫生、健康保健、环保监测治理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在“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军转民大赛”上,由张超博士带领的来自北科大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团队,凭借一项名为“极高灵敏度磁敏非晶材料器件化应用”的有关“磁敏”高科技应用项目,荣获团队组项目一等奖。

“从中国北宋用铁磁性的金属鱼来指北,到现在集成磁、力、电、海拔高度的十轴集成芯片,磁敏传感技术的工艺一直在进步。”谈到磁敏传感技术,张超博士如数家珍,他介绍说:“与半导体工艺的融合,是磁敏传感技术的飞跃。从航空航天、导航、透地通讯再到磁盘存储密度的大幅度提高,磁敏核心技术在于非硅MEMS(微机械)工艺的提升。而非硅微机械技术,对于力、热、光、电等其他传感技术的也是共性的。磁传感器本身,可以应用于智能停车、AGV车辆导航、大桥安全检测、电梯揽绳安全监测、智能电网、地震监测、海洋网络等领域,可以形成千亿规模的智慧产业。”

“未来的世界是感知的世界,防务领域对技术的高要求和民用行业对成本的控制,自然会推动这一技术的转化与融合。”张超博士十分看好磁敏技术和智能装备技术的市场前景。未来,科大天工将最大限度地让两用先进技术与市场需求深度对接,实现资源要素军民互动、相互支撑。引导技术向产品转化,引导更多配套企业参与到市场中来,引导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技术+IP+资本”探索军民融合发展新模式

“科大天工的核心技术和知识背景也是科大天工的‘劣势’,不同于共享办公等业态,正因为我们在技术研发和企业技术管理上投入大,所以商业模式的复制能力是我们的短板。如何才能快速发展,让我们的平台长大,变强,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经过不懈努力、大胆尝试,张超博士提出了“技术+IP+资本”的模式,探索军民融合发展新模式。

张超博士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技术+IP+资本”的宏伟蓝图,他介绍说:“‘技术+IP+资本的模式’,用技术能力和设施粘合用户,防务云粘合企业生态,通过知识产权保护与运营,确权无形资产,再通过投资,不仅给企业提供发展所需的补充性技术,还推荐给企业丰富资源的投资。从用户角度,我们合作专业知识产权运营机构、与投资基金共享标的,充分发挥技术供给的‘近’、专利运营的‘高’和风险投资的‘快’,这将大大提高对硬科技企业的孵化效率。”

张超博士认为:“未来的科技孵化平台,不会是一家独大,或者同质化的发展。更多的孵化机构会侧重于在细分领域有很好的积累和储备。希望我们是连续创业者的常设工作单位,我们要做企业家的‘孵化器’。”

携手昌发展,共筑产业梦

在2018全国双创周昌平项目交流会,昌发展园区运营副总经理丁磊和科大天工智能装备研究院副院长张超博士签署了“昌平区防务新材料硬创空间”战略合作协议。张超博士表示:“未来双方将强强联手,通过深度军民融合,采用引进落户、孵化培育、投资入股等多种形式,在智能装备产业领域开展核心技术开发、专利池建设运营、创新空间运营、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与加速。”

昌发展作为昌平区政府全资设立的产业生态投资运营平台,承载着开发运营产业园区、整合创新孵化和科技服务体系以及开展股权投资并集成综合金融服务的重任。时光荏苒,三年的时间业务快速铺开,资产管理、科技金融、产业服务三大业务体系蓬勃发展。

谈到为何平台落地昌平时,张超博士表示:“昌平是中关村核心示范区,具备非常丰富的科创资源,具备全尺寸全流程的测试验证条件。其政府平台公司‘昌平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具备ALL IN ONE的开发能力,将创新、投资、孵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巨大的存量发展空间和人才优势是我们选择落地昌平的原因。”

“昌发展给我们的印象是专业、高效、激情、使命必达,昌发展本身就是科大天工们的孵化器,是孵化器的孵化器。随着产业发展的提速、我们对空间、资源、资金的使用方面都有更高数量级的要求,昌发展储备深厚,稳健运营,一定能够给我们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我们也希望在成为昌发展大家庭一员后,为平台其他机构提供专业的防务资源匹配和科技服务,发挥自身的优势,认同价值,协同发展。”张超博士对双方未来的合作前景充满信心。

科大天工昌平防务产业硬科技孵化平台,作为军民融合载体的重要平台,未来将持续瞄准国防科技工业,培育强大的市场主体,促进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发展,积极探索平台融合、领域融合、区域融合的军民融合发展新模式,在推动军民融合在更多产业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开启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新篇章!

用户评论
暂无内容
用户名:
E-mail:
评分: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