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陈国谦教授团队荣获爱思唯尔Atlas奖(擎天神奖)

作者/来源:   发表时间:2019-06-17 15:01:48

2019年6月14日,国际学术杂志出版界旗舰爱思唯尔集团在北京举行典礼,给北京大学陈国谦教授及其博士生组成的系统生态与可持续性科学实验室团队颁发Atlas论文奖。这是我国学者第三次获此殊荣,在我国社会科学界则属首次。

Atlas论文奖杯

获奖论文题为“An overview of arable land use for the world economy: From source to sink via the global supply chain”(世界经济中可耕地利用概览:从源头经全球供应链至消费端),2018年7月发表于SSCI权威期刊Land Use Policy(《土地利用政策》)76卷。论文第一作者吴旭东博士现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共同第一作者郭金兰同学为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系博士生,第三作者韩梦瑶博士现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通讯作者为陈国谦教授。

​北京大学陈国谦教授及获奖团队合影

系统生态学界国际知名学者陈彬教授担任颁奖典礼主席并致开幕词。爱思唯尔总部代表VirginiaPrada-Lopez女士介绍了Atlas奖的宗旨及评选过程。吴旭东博士代表团队做了题为“Atlas:全球可持续性研究三十年”的工作报告。

系统生态学界国际知名学者陈彬教授担任颁奖典礼主席并致开幕词

爱思唯尔总部代表VirginiaPrada-Lopez女士发言

获奖团队代表吴旭东博士发言

根据VirginiaPrada-Lopez女士介绍,Atlas奖旨在奖励为全人类带来巨大影响的科学研究成果。该奖项以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力为核心评价标准,每月从爱思唯尔旗下2500份学术期刊发表的约十万篇科研论文中遴选一篇授予Atlas奖。评审团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环境署、世界自然基金会等15家著名国际组织的负责人及权威专家组成,先筛选出10篇提名候选文章,经过公示后,最终确定一篇授予Atlas奖。据悉,爱思唯尔总部在官网上对获奖论文进行了专题报道,吴旭东博士代表陈国谦教授团队接受了Atlas记者专访。

吴旭东博士在工作报告中追溯了希腊神话中Atlas(阿特拉斯擎天神)的历史渊源并阐释其当代核心内涵为全球系统生态可持续性,从生态哲学、生态热力学、经济全球化三个层面回顾了该团队近三十年来的相关学术研究进展。

1989-2000年间,该团队主要致力于生态环境哲学思想的研究。1994年陈国谦教授在《哲学研究》期刊发表了题为“关于环境问题的哲学思考”的论文,对人类可持续性的基本内涵进行本体论和认识论探讨,基于中国传统哲学阐述了天人合一的生态环境境界说,强调生命共同体和全球一体。论文引发我国理论界关于人类文明持续性和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争鸣,在哲学自信基础上深化并拓展了全球意识和开放意识。团队广泛组织国内相关学者,系统研究中国以道家为主根的环境思想、西方环境伦理和西方环境运动,相关生态环境文明的思想观点作为多个重点核心条目载入《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卷》(2002年修订版)。

2000-2009年间,团队研究重心为生态热力学。陈国谦教授开展了全球有生能量消耗平衡的研究,基于热力学定律提出了宇宙热机模型,指出了宇宙有生能量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三位一体性—资源、缓冲能力和环境影响,确定了全球生态持续性的根本基础和指标。在此基础上,团队广泛开展了全球、国家、城市、产业园区和工程技术的生态环境系统核算和可持续性评估。

2009-2019年间,团队主要发展生态要素的系统体现分析理论、系统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以及系统过程分析模型,开展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多尺度全要素综合分析,进行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供应链的系统网络模拟,分析贸易结构与资源禀赋的关系,探讨贸易非平衡的核心机制。Atlas获奖论文即为此系列研究中关于土地利用的代表性进展之一。团队在全球、国家、城市和产业部门等尺度上构建全生命周期能源、水土资源、温室气体和污染排放的统一的计量程序和数据库,可为能源安全、水资源安全、粮食安全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决策管理提供科学支持。团队针对新型产业需求,结合标志性示范工程开展新型产业的生态环境研究,对规模化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特高压输电、人工湿地、建筑、低碳社区和生态园区等进行了系统生态环境计量与评估研究。

实验室桃李满天下。研究生毕业后供职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京京开投资有限公司、摩根斯坦利集团、哈佛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明尼苏达大学、加州大学等国内外主要机构,成为业界精英。

论文作者简介

吴旭东,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水土资源、能源及气候变化、经济全球化与国际贸易、流体力学;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家科技情报中心认定的SCI一区/TOP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SSCI论文5篇。

郭金兰,北京大学力学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环境资源与系统生态学、生态水文学;在国家科技情报中心认定的SCI一区/TOP刊物上发表论文7篇、SSCI论文4篇。

韩梦瑶,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模拟、生态园区评估;作为主要作者发表SCI/SSCI/CSCD论文五十余篇,多篇论文入选全球高引用与热门论文;当选中国投入产出学会理事会理事。

陈国谦,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系教授,研究方向为系统生态学、热力学、流体力学、可再生能源、气候变化、经济全球化与贸易非平衡、生态经济、生态哲学。近年来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家科技情报中心认定的SCI一区/TOP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多篇、SSCI论文近一百篇,其中数十篇入选全球高引用与热门论文;荣获汤森路透2002-2014高被引科学家奖及中国高被引科学家桂冠奖、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名称、爱思唯尔经济类期刊中国大陆作者最高引用论文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荣誉。

用户评论
暂无内容
用户名:
E-mail:
评分:               
评价: